close

我最近快要被這作業搞死了,不過也怪不得別人,自己不好好分配時間,該做的事不做,和班上處不好,也找不到人同組,變自己一個人幹。

不過也好,其實自己做也很有好處。

最近看了好多篇論文,雖然是一個很累的作業,可是見識到了很多人的能力,很厲害,真是驚嘆。

看到很多不錯的研究,有時候會覺得看論文很過癮,真是一個謎阿。

這是做到目前的未完成版,先貼一貼。


第一章 緒論

1. 研究主題:網誌使用者對於網誌服務的使用情況

人通常都會加入各種不同的團體,例如以大學來說,就像是不同的社團。

在網路越來越發達的現代,也有越來越多的網路社群,如各種家族,留言板、論壇、討論區、BBS都是網路社群的範圍。

在這篇研究中將討論,網誌的使用者,是否瞭解公司提供了哪些服務、有沒有學習怎麼使用這些服務,而使得這個公司提供的網誌更有吸引力。

2.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主要選在台灣的各大網誌,針對各個使用者做抽樣的調查。

現在有許多網誌服務內容,如相簿、音樂、特效……都成為該網誌吸引人的重點之一,但似乎有一些服務內容,並不是有很多使用者瞭解,而使得這些服務的成效不彰。也就是說,可能公司白白花費了成本在這些服務上。

主要在這個調查中,調查各網誌如何宣傳他們的服務,具有什麼樣的成效,討論有效果和沒有效果的宣傳。

在這個研究裡,除了一般的服務以外,也針對各種網誌重要詞彙的瞭解程度深淺(如RSS、CSS等等),做一番調查,並研究宣傳這些服務的成效。

3.研究價值

在台灣,網誌的使用已經成為新一代網路使用者的常有行為之一,使用者撰寫生活(課業、工作、日記……),聯絡感情(班網、校友會、同學會、社團……),介紹興趣(美食、遊記、攝影、運動……),書寫文章(小說、散文、詩詞……),個人創作(音樂、影片、繪圖……)。

因為網誌的使用者可以用網誌來表現自己,使用者人數也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的攀升,而網誌也是一家接一家的出,每個提供服務的公司都卯足了勁來提供各種服務。

這些網誌的使用者,通常都不會同時經營兩個以上的網誌,那是什麼原因,使這些使用者選擇了現在在使用的網誌呢?而這些使用者是否對於自己網誌的服務瞭解呢?

根據創新傳佈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Rogers)的四項條件(一是新事物、二是傳播事物的管道、三是一段時間、四是在目標團體或體系中的運作)來觀察這個現象,探討這些新服務為何吸引使用者,或為何無法吸引使用者。

在公司推出各種服務的同時,如果推出了並沒有很多使用者使用的服務,或者是這個服務並不吸引人,那麼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浪費成本的決策。因此,觀察並且瞭解網誌服務的特點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對於各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分析單位(觀察單位)

研究對象為在台灣網誌使用者,其中有Windows Live,Yahoo!360,I`m BLOG,Yam天空部落格,Xuite,無名小站的使用者。

5.研究目的

在這個研究中,要研究一些主要的問題:
(1) 使用者瞭解這些服務的來源,也就是宣傳這些服務的管道。
(2) 使用者為何使用這些服務,又為何不使用。
(3) 使用者使用這些服務的程度。
(4) 使用者使用這些服務的目的。
(5) 使用者對這些服務的重視程度。
(6) 哪些服務對使用者使用網誌產生了正面的效果。
(7) 哪些服務對使用者反而產生了負面的效果。
(8) 這些服務的特性對於呈現成果的影響。
(9) 這些服務對不同使用者的性別是否有影響。
(10) 服務是否付費對使用者使用服務的影響。
(11) 哪些服務是使用這會考慮付費的原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網誌使用者對於網誌各類服務的瞭解,以找出宣傳網誌服務和設計網誌服務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本章將相關文獻整理後,以架構研究的依據。第一部份將討論網路媒體、網誌的定義與網誌的使用行為,第二部份將探討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的相關理論與相關實證研究,第三部份是網誌使用者重視的服務項目。
第一節‧網路與網誌

一、 網路媒體

人類文化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連串的資源交換和資訊交換的行為組成的,資源源交換就是有形的交換(土地、財產、人、戰爭、搶奪、商品……等等),資訊的交換就是無形的交換(文化、語言、習慣、制度、消息、知識……等等),如果前者是維持人類生存、生活的原因,那後者無疑就是人類發展文化的重要行為,也就是傳播。

從口語傳達、岩壁繪圖開始,一直到近代的影音網路傳播,人類一直在找尋更好的傳媒,媒體是傳播訊息的載具,而媒體的形式,也會大大的影響訊息傳達的方法和效果。

隨著全球資訊網(WWW)的發展,網路媒體對於傳統傳媒有了很大的影響,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除了超越地理和非同步限制外,還有更佳的介面、更多的方式,也有了不同以往的互動模式,可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

根據韋伯新世界字典(Weber New World Dictionary)解釋,所謂媒體(Media). 是指「 位於中間、處於中途狀態、介於中間之物,且透過該物一力量或效果得以產生」。麥克魯漢(Mac luhan, 1967)認為人們在特定的歷史時間中,所的到的傳播科技形式,決定了他們感知的方式以及他們用以理解的邏輯,也就是假設科技決定歷史的每一件事情。而威廉斯(William,1975)提出科技決定論的另一個方向,他認為科技都是在解決特殊社會需求的脈絡中被發明的,某一科技的實現,可視為某種人類總體資產,也可視為人類能力的延伸。(臺灣地區網路媒體Blog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周恆甫,2005)
網路媒體的特性有,1. 互動 2. 超文本 3. 數位化 4. 非線性 5. 低社會線索6. 匿名 7. 非同步傳播 (網際網路公共傳播內容的分析,黃學碩,1997)

根據以上,在本篇中,將網路媒體定義為「使用TCP/IC標準及WWW架構,來傳送訊息的各種資訊、技術和管道的集合體。」

二、 網誌的定義

Blog 這個字彙,是由Web log 這個名詞所衍伸而來,Web Log 原本指的是網路伺服器記載的訪客造訪記錄檔,其功能是用以了解伺服器的流量與訪客活動情形。在1997 年時,Jorn Barger 提出「Weblog」這個字眼,此時「Weblog」實質意義是指「以網頁(Web)為呈現媒介的個人紀錄(Log)」。若以過去即存在的網路服務來比擬的話,則以電子佈告欄(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上的個人版或是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較為接近。(《部落格線上出版、網路日誌實作》,藝立協,2004)

今日的 Weblog 或多或少都具備了下列四種特徵:第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彙整」。無論 Weblog 的內容是圖片、聲音、影像、文字或其他任何媒體,也不管這些東西被發表的週期是頻繁或稀疏,它們一定得按照某個方法加以彙集整理起來。第二個重要的特徵是「靜態鏈結」。在日積月累之下, Weblog 的內容勢必會越來越多;為了要能夠找到特定的一小段內容,於是需要有一系列的鏈結,分別指到特定彙整檔案裡的特定段落。……靜態鏈結在 Weblog 的發展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 Weblog 間正是靠著這種鏈結,纔得以密集引用、互相連結。又因為靜態鏈結這個會被以固定、不變的樣子公開於網路之上,並且能夠讓其他讀者直接讀取的性質,更暗示著 Weblog 開放與分享的特質。……第三個特質跟第四個特質很容易讓人混淆,他們分別是「時間戳印」跟「日期標頭」。當妳透過任何 Weblog 系統新增或編輯文章(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媒體檔案)時,系統往往會在內部資料庫裡把時間記錄下來;這個特質的目的是為了要建立起 Weblog 內部的先後順序,這種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會是奠定 Weblog 內在情境的重要依據,因為所有新的創作其實都得建立在原有的內容之上。(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 ── Blog 是甚麼碗糕啊?,Jedi,2004)

從網誌的功能與文本呈現的格式出發,提供網誌在網頁上實體可見的定義。
其包含六個基本特性:
1. 文章標題:每一篇網誌上的文章都存在一個標題,提供瀏覽者得以在閱讀本文前預先自我篩選,而標題亦能提供檢索與他人引用文章時使用。
2. 通告:指的是當使用者的網誌文章引用了他人的網誌文章時,其系統會夠送出一個訊號給對方的系統通告對方。
3. 連結:如同全球資訊網中的連結一般,網誌強調分享的精神,因此強調必須適當的提供文章中對於消息、資訊來源的連結網址,提供瀏覽者得以進一步追蹤及確認消息來源。
4. 日期或是時間戳印:文章必須標出日期標頭,意味其有時序性,內容與時空背景有一定的關聯,且必須要紀錄書寫的時間作為時間戳印。
5. 彙整:文章以特定方法進行整理分類,可能是以時間或者其他分類法。
6. 靜態連結:文章公開於網路上,讀者可以一組固定不變的網址直接讀取。
(《部落格線上出版、網路日誌實作》,藝立協,2004)

因此,在本篇中,將網誌定義為「透過網路,以特定方式彙整個人的文章或訊息,在特定平台上和其他的使用者互動、交換訊息的一種方式。」

第二節‧科技接受模式

一、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型(TA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是由Davis(1986)以理性行為理論(TRA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為基礎發展出來,科技接受模型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基礎,用來探討外部因素對於使用者的內部信念(beliefs)、態度(attitudes)及意向(intentions)的影響,進而影響資訊系統使用的情形(Davis 1989), 此模型希望能普遍地用於解釋或預測資訊科技使用的影響因子,其模型如圖
科技接受模型承接了理性行為理論的基本精神,認為信念會影響態度,態度再進一步影響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而行為意向對實際使用(Actual system use)有顯著且正面的影響。理性行為理論模型常用於探討人類行為的意圖(behavior intention)(Ajzen and Fishbein、1975,1980)。此理論指出人類行為的表現決定於個人的行為意圖,而行為的意圖受個人對此行為的態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與主觀的標準所影響(Davis、1989)。

科技接受模式認為行為意向是由個人對系統的使用態度和知覺有用性所共同決定的(Davis et al., 1989),也就是說,人們會因為相信使用某資訊系統將改善工作績效,而有使用該系統的意願。(醫療採購運用電子商務研究, 陳俊霖,2004)

由以上資料可知道,當使用者使用科技時,知覺科技是簡易的、有用的,那使用意願就會變強。

第三節‧網誌使用者重視的服務項目

在這節將列舉出在台灣的網誌有提供,並且為本研究之研究使用者瞭解程度項目的網誌服務項目。分別有Windows Live,Yahoo!360,I`m BLOG,Yam天空部落格,Xuite,無名小站的服務,其中若干是獨有,若干則是共有。

一、 張貼文章:在網誌中張貼文章,是網誌使用最基本程度的功能。有些站台可以做文章分類,也有做到可以全站分類的站台。
二、 相簿:有相簿功能的網誌,可以在文章中使用圖片。相關服務有圖片插入語法、裁切圖片、特效、上邊框等。
三、 影音:有影音功能的網誌,可以在文章中使用影片。
四、 留言:在網誌另外設有留言板。
五、 Digu:又稱小網誌,提供一些簡單小語的使用,不用打滿一整篇網誌,屬於偏向和好友交流用的小服務。
六、 好友:和其他網誌互相連結的服務。
七、 推薦:使用推薦可以使被推薦的目標程度變高,除了推薦內容(特定的文章、圖片和影音)以外,也有推薦網誌、推薦地點、推薦網站、推薦作品等各種服務。
八、 電子地圖插入:部份網誌有和電子地圖網站做服務結合,可以在網誌中插入電子地圖。
九、 家族:部份網誌有家族分享,數個網誌可以加入同一個家族,成為一個特定社群。
十、 引用:可以引用其他網誌內容到自己網誌的功能,會自動做出引用連結、出處等。
十一、 RSS訂閱:RSS (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是一種以 XML 特性所制定的格式,使用者只要知道特定資訊的 RSS 位置,我們就可以使用 RSS 閱讀軟體隨時閱讀更新過的資訊,就不用到各個頁面去看有沒有更新,對於網誌使用者是一個很方便的服務。
十二、 CSS語法:簡單來說,是網頁語法的簡化版,使用者使用這個語法,可以給予特定伺服器指令,讓該伺服器產生使用者想要的頁面的語法。
十三、 網路硬碟:使用者可以在網路上上傳儲存或下載自己的檔案,通常都有容量的限制。
十四、 共用檔案:使用者可以在網路上提供特定檔案給其他使用者使用,通常有容量和流量的限制。
十五、 行動張貼:使用者可以使用手機或PDA等非PC的行動裝置,使用各種網誌服務。
十六、 回應檢視:使用者可以收到有新回應或修改回應的通知。
十七、 個人名片:使用者可以使用特定介面來介紹自己。
十八、 聊天室:使用者彼此可以做即使同步的通訊。
十九、 搜尋: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網誌做資料的搜尋,也可以搜尋到其他網誌的資訊,也有特定類別項目搜尋的服務。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台灣地區的網誌使用者使用網誌提供的服務的情況,以瞭解使用者選擇網誌的依據,以及使用或不使用這些服務的原因。在此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並以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第一節‧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科技接獲模式為理論基礎,因此將探討網誌使用意向和知覺愉悅構面為主要方向。以網誌使用者的性別、年齡、經驗與自願性為外部變數;以網誌服務是否有達到使用者的效果為知覺有用性;而已服務使用難度與門檻做為知覺易用性。

第二節‧變數的操作定義
一、 外部變數:在此研究中,將以
甲、 性別(男、女)
乙、 年齡
丙、 經驗(使用網路的年資)與
丁、 自願性(投入使用網路、使用網誌的時間比……等等)
以上四項定為外部變數。
二、 知覺有用性:David將「知覺有用程度」定義為「在組織情境下,潛在使用者主觀認為使用某一特定系統將有助於工作積效的可能性」(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民小學採取學務系統之研究,張碧瑤,2005)
因此,在此研究中,將定義為「以網誌服務是否有達到使用者預期的效果,或者是否明白這些服務的內容,並瞭解對於該服務所能提供的網誌目的正面的效果。」
三、 知覺易用性:在此研究中,將定義為「使用者潛在認為使用特定服務的不費力程度。」
四、 使用態度:使用態度被知覺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共同影響者,在此研究中,將定義為「使用者主觀認為這些服務對自己的關係強度,或使用者對於這些服務的關注、重視程度。」
五、 行為意向:Fishbein和Ajen(1975)認為行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反映個人對從事某項行為(Behavior)的意願,也就是從事某項行為的主觀機率(Subjective Probability),是預測行為最好的指標。(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周立軒,2005)

因此,在此研究將行為意向定義為「個人將來願意持續使用該網誌各項服務的主觀意願,或者對於新增服務有正負面評價、值得期待的意願程度。」

六、 實際系統使用:根據理性行為理論,個人的某些特定行為表現是由其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BI)所決定。科技接受模式也指出行為意向可預測出個人使用科技的實際行為。(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周立軒,2005)

因此,在此研究中,將實際系統使用定義為「使用者對於服務使用情況」,包含對服務的瞭解與使用程度的考量,或使用者自覺使用程度。

第三節‧研究假設

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有待檢定假設如下:
一、 不同的使用者條件對於網誌服務的理解程度有顯著差異存在。
i. 不同性別的使用者,對於網誌服務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同
ii. 不同年齡的使用者,對於網誌服務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同
iii. 使用網路經驗長短不同的使用者,對於網誌服務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同
iv. 投入網誌程度不同的使用者,對於網誌服務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同
二、 不同的使用者條件對於網誌服務的學習門檻有顯著差異。
i. 不同性別的使用者,對於學習使用服務的難度不同
ii. 不同年齡的使用者,對於學習使用服務的難度不同
iii. 使用網路經驗長短不同的使用者,對於學習使用服務的難度不同
iv. 投入網誌程度不同的使用者,對於學習使用服務的難度不同
三、 不同的使用者條件對於網誌服務的興趣強度有顯著差異。
i. 不同性別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各項服務的興趣強度不同
ii. 不同年齡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各項服務的興趣強度不同
iii. 使用網路經驗長短不同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各項服務的興趣強度不同
iv. 投入網誌程度不同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各項服務的興趣強度不同
四、 不同的使用者條件對於網誌服務的效果接受程度有顯著差異。
i. 不同性別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接受程度不同
ii. 不同年齡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接受程度不同
iii. 使用網路經驗長短不同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接受程度不同
iv. 投入網誌程度不同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接受程度不同
五、 假設外部變數對於知覺有用性相關
i. 不同性別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瞭解程度不同
ii. 不同年齡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瞭解程度不同
iii. 使用網路經驗長短不同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瞭解程度不同
iv. 投入網誌程度不同的使用者,對於使用網誌服務後的效果瞭解程度不同
六、 假設外部變數對於知覺易用性相關
i. 不同性別的使用者,預期自身學習使用網誌服務的難度不同
ii. 不同年齡的使用者,預期自身學習使用網誌服務的難度不同
iii. 使用網路經驗長短不同的使用者,預期自身學習使用網誌服務的難度不同
iv. 投入網誌程度不同的使用者,預期自身學習使用網誌服務的難度不同



第四節‧研究方法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台灣地區的網誌使用者使用網誌提供的服務的情況,以瞭解使用者選擇網誌的依據,以及使用或不使用這些服務的原因。在此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並以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一、 文獻分析法:

研究者透過文憲探討,從各相關網誌研究與科技接受模式研究,建立研究架構,確立研究變項,並且找尋、設定研究假設。

二、 問卷調查法:

透過前一步驟,並編製問卷,以Windows Live,Yahoo!360,I`m BLOG,Yam天空部落格,Xuite,無名小站的使用者為目標進行網路問卷調查,透過調查搜集使用者的外部變數、知覺有用性、知覺無用性與行為意向,進一步探討網誌使用者的外部變數對行為意向的影響。

問卷調查實施步驟為:
1. 依據研究目的與假設編輯問卷
2. 做預測
3. 檢查題目的效度與信度
4. 刪除或改寫編輯問卷題目,重複步驟2~4檢查。
5. 確立問卷
6. 於各使用者網誌間發送網路問卷
7. 回收問卷
8. 統計問卷
9. 問卷分析
10. 問卷結果









第五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第二節‧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第二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個人喝酒 的頭像
    一個人喝酒

    plAy The wHite anD bLacK

    一個人喝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